潘中来:科技办厂,人才兴厂
瑞声科技集团董事长
潘中来,1963年毕业于常州二中高中,班主任汤纪庆老师。高中毕业后,因家境原因未考大学,他回乡务过农,做过粮食局助征员、财务助理员、家电维修员,1976年进庙桥广播电视配件厂。因为喜欢物理,喜欢琢磨研究技术,后来成为生产技术厂长兼新品开发负责人,从此走上了经营企业之路。1987年他创办五金特种电子器材厂,专门生产警示发声用讯响器件。他非常重视科研,新产品开发,重视科研人才的培养。与南京大学等高校紧密联合,产研结合是他的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源源活水。在二中2014年的九十周年校庆之际,他非常关心母校建设,虽然因身体原因未能出席,但仍然捐资助学,希望母校发展更好!笔者当时走访潘先生时,记得他说:有朋友让我做房地产,多征些地,我不愿意。我更喜欢做实业,扎实地做研究搞产品,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他还说,我感激老师,特别是汤老师,让我喜欢上物理,母校给予我做人做事的道理至今仍然让我感激!
在2016年度第一季度“最美常州人”的评选中,潘中来先生赫然其中,我们为有这样优秀的校友而骄傲!祝福他健康,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也希望更多校友像他一样建设祖国造福社会!
瑞声科技集团董事长潘中来是一位技术出身的企业家。
创办企业近30年来,他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奋斗目标,坚持科技办厂、人才兴厂,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使企业取得了飞速发展,成为中国及全世界行业内的优秀企业,在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内排名前列,企业2005年在香港成功上市,也是我市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潘中来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实施企业发展规划中的人才战略,从企业的长远发展着眼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引进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科技管理人才。
在他的带领下,公司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作为人才管理制度总的方针,制定各项人才管理制度,如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用好现有人才,重奖优秀人才;对为公司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管理人员实行特别奖励;进一步改善科技人才的科研工作条件;大力培养中青年领导人才和技术骨干。此外,公司还对科技人员在工资待遇和住房上给予优惠,公司专门为科技人员修建的公寓楼已投入使用,对符合条件的员工在武进城区分配住房一套,解决了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
潘中来始终坚定走科技兴厂的道路。凭借自身跨国企业的市场和产品信息优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思路,把握新产品和产业发展方向,有序进行一系列产品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调整,瞄准国际大客户终端新产品市场发展方向和需求,及时进行技术改造和引进高精尖生产检测设备和手段,提高自动化装备能力,坚持“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市场创新”的发展理念,产品从单一品种发展到全系列,从普通品种发展到高性能。潘中来亲自参与并领导研发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去年底,企业申请各项专利2100多项,取得授权专利1500多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近300项。
作为企业家,潘中来不仅通过企业为地方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各地累计上缴各项税收超50亿元,吸纳就业人员超5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多年来,他多次为家乡教育事业、修路建桥捐资出力,受到了群众的一致称赞。2006年,潘中来捐赠武进区慈善基金人民币1000万元,2007、2008年,他相继捐赠南京大学产学研经费共2700万元,在2008年的四川地震捐款中,他主动捐款300万元,2012年,他又捐赠武进光彩事业基金100万元。
为了带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潘中来还在沭阳投资2.5亿元人民币兴建工厂,解决就业人口近5000人,每年上缴税收近1亿元,有力地支援了苏北的发展。(摘自《常州日报》2016年5月30日第4、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