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务公开>>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建设智慧课堂 提升关键能力 ——记常州二中教师赴奔牛高中教学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18-11-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龙威

         11月6日,我校吴宁、陈蓉、龙威、陆卫平、杨小亚五位老师前往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参加了该校组织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近年来根据新课改做出了大量努力,着力打造智慧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次活动以“建设智慧课堂,提升关键能力”为主题,邀请了省内很多优秀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同题异构课堂,内容丰富,规格较高,我校教师积极“走出去”学习,收获颇多。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课堂教学所呈现出来的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教学活动自身的特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都对教师洞悉复杂局面、应对复杂挑战的智慧品质和智慧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家督学成尚荣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而培养“智慧者”则需要智慧型教师,智慧型教师要求教师在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也是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不断提升自我。现代教师应是在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中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水平,做一名真正的“智慧”教师。虽然时间只有半天,但是各位老师感悟颇深,特此附上几位老师的听课感悟。
        吴宁:听了两位年轻老师的课,感觉两位老师都非常有活力,节奏感强,思路严谨,学生热情高涨,课堂开放自由,一直是学生在分析实验、讲解实验。教师从微观到宏观,从直观到抽象,引出了新的概念。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智慧教学。
        陆卫平:“动态生成”是新课标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智慧课堂不但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求教师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生成提供条件,鼓励生成。张老师的这堂课给了很好的回答。
        杨小亚:去奔牛高中听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同题异构课。吸引我前去的是创新二字。在人类社会即将步入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智慧,注重学生个性学习。未来的教育、未来学校、未来课堂、未来教师、未来学生一定都是创新型的,而未来已来。我在这两节课堂上感受到两位老师对于这节课的把握,不再是仅仅聚焦于知识的传授,而更多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老师精心设计,层层推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能有意无意地运用哲学的思维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等。
        陈蓉:听过这两节课,我认为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研究如何增加学生的投入时间,有效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对可能出现的“意外”预先想好对策、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反馈等都将直接触发学生智慧地学。
        龙威: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是指多样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是“用教材”还是“教教材”?如何用好教材?都应该是教师精心预设的问题。授课的两位教师给我指明了方向,受益良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