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的文化节目《见字如面》曾带领观众重拾书信里的时光和记忆,重温那些值得中国人知道的、有意思的、真实的中国故事。简单的节目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掀起新的文化热潮。常州二中每一年新生军训也有这样一个传统的固定环节:一封家书,要求家长给在外军训的子女写一封家书,然后子女回一封家书给自己的父母。在军营这样特定的环境读家书、写家书,更有利于平时不太触及的亲情迅速发酵,更有利于同学们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情。读写家书也成为每年新生军训中的必修课。
为让新生“身临其境”真正有所感悟,各班班主任提前“偷偷”与学生家长联系,拜托家长为孩子写一封家书,并寄到学校。“我们觉得,如果平时从不离开父母的孩子在外数日,突然收到父母给自己写的信,一定会很惊喜,也更加有触动。”学生发展处主任王忠瑞老师如是说。
二中的家长们积极响应,每位家长都认真对待。有的家长以幽默的笔触调侃爱哭鼻子的孩子,鼓励他们直面困难;有的家长深情回忆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表达对孩子的依恋之情;有的家长与子女在信中谈人生,谈未来,指导他们如何走好高中第一步……阅读了来自父母的思念与寄语后,离家数日的孩子们不禁流下眼泪,更有些同学泣不成声。接下来,他们拿起笔,用自己稍显稚嫩的文字回应父母的这份爱意……
学生们表示:军训正进入最艰苦的时段,初入军训时新鲜、好奇的心情已逐渐远去,在这种精神状态下,思念父母家人的情绪油然而生。给父母寄上一封家书,告诉他们自己军营中的所见所闻,军训中的所思所得,成为了新生感情最真挚的流露。
二十分钟后,大家基本上已经停笔了。每一份家书都令我们动容,这一行行字,可都是鲜活跳动着的啊,这些信代表着同学们对父母的思念与爱!
“儿行千里母担忧,何时我为您消愁。”这句话特别能诠释“一封家书”活动举办的初衷。在微信、QQ被广泛使用的今天,我们更加迫切需要书信为爱‘发声’。一封家书既是爱的传承,更是对亲情的感恩。常州二中一直以来坚持以礼育人,军营里的“一封家书”活动让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每一位新高一学生心中。
下面附上高一(12)班张亦冉父亲张健先生写给女儿的家书以飨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