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务公开>>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王强老师荣获江苏省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发布时间:2018-09-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数学教研组

         9月19日,当2018年江苏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高中数学)主持人宣读获奖名单后,三天的基本功大赛拉下了帷幕,感觉如释重负,幸好结果让人满意。回想起一个暑假内心和肉体的煎熬,回头看看一路走来路程,有一丝幸福的感慨,更有一种蜕变的感觉。

一路走来

        从市区到大市再到省里,历时大半年之久。下面先谈谈一路走来,各种比赛的具体经历。

       市区比赛:分初赛,复赛,决赛。初赛是笔试,内容有数学史﹑数学新课标和数学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还有高考的解答题,初赛是选一半入围复赛。复赛是给定一个课题(只提供教参作为材料),3个小时的时间制作教学设计和PPT,复赛是选出前10名。决赛是借班上课,10进5到大市比赛。市区比赛我顺利晋级。

       大市比赛:大市比赛共两天,第一天是笔试考查专业技能,内容与市区比赛雷同,但考查得更细。然后是解题,除了常规的解答题外,还比市区多了填空题和编题,题目难度也有所上升。大市是选出前3名参加省里面的比赛。我以大市第一的成绩代表常州市参加省赛。

       省里比赛:省赛选的地点是镇江丹阳市第五中学。比赛安排时间非常紧凑,17号中午报到,下午分别进行粉笔字(占5%);理论考试(同大市,但更细更难);解答题部分考察了从书本例题到竞赛题等方方面面。然后紧接着进行即性演讲(占5%):即性演讲分成3组,每组13人,同一大市的不在同一组。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数学成为文化》。应该说第一天的理论考试,占40%,其中解题占30%。

       18号进行最紧张的通用技能考试,也是分3组同时比赛。每个人进场时间不一样,总共时间是一样的,5小时左右,这中间除了10分钟吃饭,其他时间是连轴转的,非常累。给的课题是选修内容: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第一课时。要写好教学设计(占20%)和PPT(占10%)。然后紧接着针对开头引入部分,进行15分钟的模拟上课(占20%)。19号上午进行粉笔字,演讲,模拟上课的展示,然后公布结果。

一丝不苟

      下面再来谈谈我的省赛准备过程。

       因为7月份在扬大读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读了两本书《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和《中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方略》。正式准备应该是8月初到考试前。我首先针对考试的项目做了每日的计划,基本上每天7:00起床,晚上会到11:00。开学之后的两周又重新制定了计划。

        教育教学理论准备:我认真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选修3-1《数学史选讲》,教育学心理学部分我看了考研用的《333教育综合应试解析》,以及《怎样解题》、《新编数学教学论》、《数学教学概论》,并及时将有些能用到的理论整理成word,方便最后一周冲刺复习用。

        解题部分:我把5本必修和3本选修书上所有的定理证明整理下来,整理成word的形式。同时将近3年的江苏模考中的19,20题完整地做了一遍,又根据教研员的建议做了几年的江苏数学联赛初赛试题。

        演讲部分准备:听了《我是演说家》的好几场演讲,收获很大,尤其学到了一些表达技巧。除此之外,看了如下书籍,《中外教育名家思想》、《章建跃数学教育随想录》、《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发现诗意的数学》、《当代中国数学教育名言解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并网上搜了一些名人名言如陶行知﹑陈鹤琴﹑于漪等教育家的名言和教育故事(如陶行知先生的“三个糖果”),这个过程非常有意义,学到了很多新的教育思想。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我主要准备的是概念课,将8本教材必修1-5,选修2-1-2-3中的概念课全都自己备了一遍,重点参考了一本资料《高中数学核心内容教学设计集》上下两册,以及查阅了知网上关于每一节的优秀论文,尤其是发表在中学数学四大刊上的论文好好研读,这是每天需要花的时间最多的地方,因为觉得开学后教高一也会用到,一举两得。

        PPT制作:主要研究了几何画板,阅读了《几何画板实用范例教程》和大学学几何画板的材料,并制作了一些画板样例。同时熟悉了一下03版本PPT的操作。

模拟上课:模拟上课的准备主要看了江苏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的课,同时网上查阅了一

些模拟上课的注意事项。

        以上内容在看的时候,都及时小结成文字,并录入到电脑里,最终通过积累,有5本厚厚的本子,最后一周进行冲刺复习。看到5本厚厚的本子,觉得心里踏实多了。

一些套路

      个人觉得掌握一些有效的“套路”能为制胜增加一定的砝码,下面谈谈我的基本功比赛的一些“套路”。

       粉笔字部分:写楷体,横写。字不是一日之功,做到认真就行。

       解题部分:不要失误,功在平时。

       演讲部分: 三段论: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比如让数学成为文化,先第一部分为什么要让数学成为文化,第二部分怎样让数学成为文化,第三部分数学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对任何话题都是适用的,这样会觉得有条理,也有话可讲。同时一定要借助手势表达情感。

       教学设计:立意要高,比如抓住教学的三句话,学习本节的必要性,怎么进行数学研究,研究得出什么内容。在过程中,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交流和表达问题(这三部分在教学设计的设计意图中要有所体现,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形式要脱颖而出,我是按照内容和内容解析,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目标检测设计,教学设计说明的顺序设计的,这是从《高中数学核心内容教学设计集》这本书中学到的。

       PPT设计:一定要有几何画板,同时掌握一些从word中直接进行复制粘贴的方法,数学中的公式用选择性粘贴的方式,以及加一些图片底色,加一些动画,艺术字也会增色不少。我的固定套路是在每一页PPT上写上教学环节的五部分:问题情境,数学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

        模拟上课:要有学生互动,学生互评,学生活动。还要有一些名人名言,如李邦河院士说过:“数学基本上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陈光立老师曾讲过:“学之道在于悟”,可以为模拟课堂增色不少。

        有“套路”,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当然,个人要在自己大量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形成适合自己的套路。

一点体会

        基本功比赛准备过程很艰辛,但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感悟中,我体会到了一节好课的模式基本都注重“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这点是深受我们数学教研组长季老师的真传。从阅读中,我对“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的教学理念很有促动,也为“好课好学生,好题好文章”的座右铭而拍案叫绝,更为诗歌中的数学美而动情。从准备中,我也为生在二中这样一个优秀的集体中而自豪,多少次在高三办公室大家激烈地讨论数学题的妙解,师父的精彩课堂依然印象清晰,领导和同事的关心让人倍感温暖和力量,还应该感谢我的家人。是她们的理解和帮助,让我有了充足的时间准备基本功比赛。

        基本功比赛已经结束,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终于可以把买来还未来得及看的书拿出来细细品读了,这其中有《数学的发现》、《数学犹聊天》、《基于GEOGEBRA的数学实验与可视化教学》。要学习的内容还有很多,感想就写这么多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