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下午常州市“名校长培养基地”培养方案论证会在常州二中召开。会议由常州市教育局组织处杨企贤处长主持,国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师大刘莉莉教授,熊万曦博士,常州市教师发展中心李岩主任,戴晓娥副主任,以及常州市名校长们参加了本次会议。
常州市名校长庄惠芬校长、冯雅静园长、刘维俭校长、李振亚校长、陈小平校长先后谈了各自的培养方案。庄惠芬校长希望带领本基地成员构建新样态学校;冯雅静园长从理思路、谈方法层面剖析“向着幸福奋力奔跑”的幼儿园建设理念;刘维俭校长以“校长是学校发展之灵魂,学校是校长成熟之园地”为题,提出了职业院校校长的14条核心素养;陈小平校长希望通过基地凝聚教育共识,走生态道路,构建“幸福教育同盟会”,与成员们共享愿景,盟约使命,会育情怀。常州二中李振亚校长从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内容、方法路径、保障措施、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几个方面进行阐释。他认为,名校长基地不能让每个成员都往一个方向发展,应在充分调研各成员原生校情况的基础上,推动各所学校的多样化发展。而且新高考方案即将全面实施,带领成员走出去,迎接新一轮高考方案实施至关重要。
华师大两位专家对各位名校长的培养方案给予高度评价,各个基地都能做到特色鲜明,主题明确,方案可行有效。但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有些方案提法过于追求时尚,严谨性不够,逻辑上存在问题。有些方案校长们没把自己的特点亮出来。刘莉莉教授特别强调源于时代的呼唤,常州教育需要有教育情怀的教育家,需要名校长们有独特的教育思想,需要有智慧有成效的教育管理,这些应该成为方案的重点内容。另外培养方式应多样化,名校长们所在的学校就是最好的教育资源,本学校的备课组、后勤等各个部门都可以成为培养基地成员的重要资源。这样就可以做到全校教职员工与名校长培养基地一起成长。
最后杨企贤处长做了总结发言,他提出各位名校长的培养方案应重统筹融合、重人文情怀、重思想、重个性、重质变到量变、重学习、重压担子、重研究、重分享、重自我发展,做到这几“重”,常州教育会因为“名校长培养基地”的建设而更上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