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我校高三全体同学来到了位于常州邹区的“佳农探趣生态休闲园”,展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
“佳农生态园”占地约600亩,是一所以“生态、体验、科普、自然”为核心理念,集农业特色体验、科普教育、农家餐饮、休闲娱乐、拓展身心等项目于一体的“玩着学”的农业主题乐园。佳农整体划分为休闲生态园和科普体验园。
同学们先参观了科普体验园,观看了解了民俗大观园里的拉风箱、踩水车、滚铁环、喂养家畜,过了一把农村瘾;在昆虫之家听虫鸣、捉蝴蝶、捕金蝉、DIY昆虫标本,共嬉百鸟园的珍奇鸟类等。大家都说大开眼界,看到了许多在课本里看不到的民俗文化,也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在休闲生态园,同学们被分成几组,分别从事割稻、收稻、筛稻,用土灶煮粥等活动。正值稻子成熟的季节,同学们一边哼唱着《在希望的田野上》一边在田间劳作,汗水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当同学们人手一碗热腾腾的土灶粥喝到嘴里,都由衷感受到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的幸福。
这是一次特殊的课堂,学生们走出教室,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更加直观的感受农耕的乐趣。活动中,同学们了解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稻米文化,学习了传统的农耕农具的使用,了解到了大米从稻种和产区选择,到种植、采收、仓储、加工的全过程。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展现了对稻米文化一脉相承的坚持,唤起了同学们对传统稻米农耕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视。
(附:学生活动感悟如下)
感受田园,拥抱生活
常州二中高三(1)班 王勘宇
所谓在“学中玩,玩中学”,短暂地从忙绿的学习生活中脱离,走向田园,给予了我们一次拥抱生活的机会。
位于灯具名城皱区镇琵琶墩村的佳农生态园,占地极广。原是以为只是拔菜割稻,到了那里才发现大有乾坤。
作为这次社会实践的起点--民俗大观园,可说是让我们这些久居城市的孩子体验一把“农夫”的乐趣。清一色的木制农具、家具,静静地陈列着,无须有人来介绍,它们的古朴气息便足以向我们展示时代的变迁。
除却民俗民风,其实现代化元素也充分渗透其中。真人CS战场、卡丁车等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当与同学一同参与、体验时,便已是不同的感受与体验。
最后进行的割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意义非凡。步入稻场,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稻浪,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吹向我们的脸庞。走在狭窄的田埂上,两边是在风中摇曳的稻穗,仿佛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放眼望去,云朵间冲出的一缕阳光撒向稻田,将最美的景象定格于此,令人心旷神怡。引导员早早准备好割稻的工具,同学们戴上手套,拿起镰刀,争先恐后地跑进稻田。一次次的弯腰,一次次的抬起,割下的是沉甸的谷物,收获的是内心的充实。我刚抓着两大把走出稻地,就发现老早就有同学在打稻穗。稻穗每一次与木桩碰撞,都会让稻粒飞溅,转眼见,空中好像下起了"谷雨",同学们沐浴这"谷雨",尽情享受农务带来的快乐,甚至连稻芒停在了发间都丝毫没有发觉。之后,我们又用专门的机械设备对稻粒去壳加工。看着稻粒涌动,一边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自豪,一边赞叹中华农耕文明的伟大。
一阵微风吹来,我们惊奇地发现,这风中夹杂着阵阵米香,原来是我们烧的粥好了!还没等我们跑到锅炉边,盛粥的同学已将一碗热气腾腾的粥送到我面前,一股米香扑面而来,碗中米粒晶莹,时而翻滚上升,时而沉入碗底,甚是可爱。米汤入口,粘稠,带着一丝甜味,再细细咀嚼米粒,韧性十足,满口余香,这才真正感受到生活在鱼米之乡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我凝视着碗中的米粒,回想着从收稻到烧粥所有的过程。中国作为农业大国,这样的过程在华夏大地不知重复了多少次。农耕,是中华文化的根基,而这次寻根之旅,使我们在说说笑笑间,自然地卸下了平日里心中的包袱,用最澄澈的心灵感受田园、拥抱生活。
自然之旅——记佳农生态园社会实践活动
常州二中高三(1)班 张惠滢
稻浪滚滚,泛着金黄,一阵阵已带着秋末寒气的凉风扑面而来,踏上这片广阔的农场感受到最真切的便是这清新自然的气息。
我们二中的高三学子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来到了常州佳农探趣生态园,一下车,映入眼帘的便是满眼的青色草地和几只肥美的小兔子。在繁忙紧张的学习之余,这次的轻松休闲真正使我们接触了大自然,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包春卷——一项儿时跟着爷爷奶奶接触过的手艺,在这时我们再一次独立的、认真的感受传统美食的真正内涵。一张简简单单的面皮,一碗香喷喷的馅,用着最为简单的原材料,却在我们的一挖、一卷、一抹之中就显现出生活最为本真的味道来。
民俗大观园还原农家风貌,集中展示传统农事工具,体验乡村农事活动,感受本土风俗文化,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现今城市不能看到的稀罕物什,听到质朴而纯美的民歌民谣,更能踩一踩水车,拉一拉风箱,披一披蓑衣,玩一玩过去的游戏,舂米榨油做饼,真正做一次地道的"乡下人",过一把"农村"瘾。看着自己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珍贵的文化宝藏,心中又怎能没有感动呢?
百鸟园、昆虫之家、植物迷宫、农场卡丁车、磨豆腐体验甚至还有野外CS的精彩体验,个个让我们流连忘返,同学们一同欣赏着这大自然的美景,真真切切的感受着自然的趣味。
然而最为令人感动且欣喜的只怕是那下地割稻、收稻、筛稻并自己煮粥的过程了。已是一片黄澄澄的稻穗,整整齐齐的排列在田野上。远处蔚蓝的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稻浪,微风吹拂,感受到的尽是收获的味道。
沿着田垄,走在稻田之间,脚下真真切切的踩着厚实的大地,沉稳、踏实,这就是土地告诉我的道理。亲手抓着镰刀,弯下身子,一刀又一刀,找准方向,用力,一把把稻子便被割下,抓在手中,沉甸甸的。这不仅是初次体验的欣喜,更是感受着自然,感受着收获。将自己割下的稻子在木头上狠狠地拍打着,稻粒在空中肆意的飞舞着,顿时整个场面便都扬起了稻粒的波涛,夹杂着的还有同学们兴奋的笑声。一步接着一步,接下来的筛选稻子也同样吸引着我们的眼球。看着从未真实接触过的机器,大家都兴奋地围在四周,轻轻转动把手,看着稻粒顺势而下。“我来!我来!”的争闹声弥漫在空中,久久不散。
袅袅白烟升起,“一点炊烟竹里村”的意境悠然形成。旁边的妒火烧得正旺,旧时的大锅灶也是勾起了我们对儿时的深切回忆。热气腾腾了,轻轻将盖子一掀,一股饭香便扑鼻而来。同学们一个个井然有序地拿着碗盛粥,手中的粒粒米香那可都是我们劳动的成果。
伴着田野的气息,享受着自然的风光,怎能忘却这独特的自然之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