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清晨,我校15位教师在陆伯春副校长的带领下乘车前往江苏省天一中学参加第十三届全国“聚焦课堂﹒生长课堂”研讨活动。天一中学,顾名思义,取之于“天人合一”的意思。在这所美丽的生态公园、温馨家园、文化圣园、数字校园里,每年的金秋十月,都会举行以同题异构为形式的全国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为全国的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走进校园,绿草如茵,鲜花争艳,生态园、文化走廊、国际课程教育中心、资优教育中心……美丽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教师。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优秀的学生群体,给天一中学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在本次活动中天一中学除了开设各学科的三节同题异构课以及专家点评外,还开展了各类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与社团活动,让听课老师品味了一场十分精彩的精神盛宴。
我校教师在本次活动中踊跃报名,积极参与,涵盖了语文、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体育等多个学科。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唯有立足课堂,聚焦课堂,方能找到课堂的生长点,真正从学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益。
同题异构,各具特色,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走出去”,“引进来”,学习一直在路上,成长永无结束时!
附:听课教师学习心得如下:
本周五我在学校师发处组织下到天一中学听了三节《说书人》,分别由天一中学、宿迁以及北京的老师执教。我个人的感受是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的高中教师,对于这类散文的备课更注重从文本出发,引领学生解读文本,从而不断探究作者创作意图以及意蕴,课堂教学也更注重生成,而非按照预设一定要把学生生拉硬拽到自己的范畴内来。其次,天一中学学生的表现相当不错,思维灵活、侃侃而谈、颇有胆气,很令人羡慕。“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后一有机会我要经常出去学习。(丁浩)
在天一听了三堂语文课,这三堂课采取了“同课异构”的方式——由无锡、宿迁、北京的三位老师施教《说书人》,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上课,更有可比性。三位老师对重点难点的确立、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方面都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在对文本的解读上也略有差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宿迁中学的董健老师,董老师在进行文本解读的时候仅仅扣住文本,让学生从文本的字词章句找寻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真正地去接触到文本,文本自身就有其特殊性和典型性,仅仅抓住文本去反复品读就能收获很多,如果抛开文本去反复补充材料,脱离文本带学生去空谈关于社会、关于人生的话题就会显得空洞而又无趣,所以,我觉得董老师让我看到了语文教学在文本教学方面的更多的可能性,让我懂得在教学中多去挖掘文本本身的韵味。(徐相红)
这次去天一中学培训算是入职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培训。格局很高,收获也很多。大概有三点:第一,语言的训练。这次开课的几个老师综合水平都很高。课堂语言十分精炼准确。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很有深意。教师是吃开口饭的,应该不断追求语言的精准。语言的精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问题设计,一个是对学生回答的反馈。第二,文本细读。对文本的每一个论点,都应该上学生自己从文章中找出论据。既不脱离文本,也不被文本所束缚。先教学生读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读出来。反复去读,常读常新。第三,语文与非语文。这个涉及到对教学工具的使用。原则上看这种教学工具是否有利于知识的传授。比如说书人这个职业,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甚至表演来向学生展现。而通过文本向学生展示才是最本原的。(莫太平)
最近几年的高中英语公开课主要侧重于读写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次天一中学的听说同题异构课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三位老师有着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深厚的教学功底,他们基于文本内容,但又大胆地挖掘和探索,在教学的同时也能给学生一定的情感态度的深层教育。
三位老师以《Maya the bee》电影片段为内容,主要从听和说两个方面展开教学。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1.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分段教学,从单纯的听力到视听结合的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听说水平。2.在训练过程中始终将培养学生技能放在首位,在听力训练时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重读和情感;在说的训练中要求学生理解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技能训练,学生可以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也能很好地理解文本,达到听说读能力的全面提升。3.挖掘普通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将电影片段升华到追求梦想的高度,并借用名人演讲达到升华主题和再次训练听力的目的。
这次公开课聚焦课堂、倡导自主探究、为生长提供舞台,值得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借鉴和学习。(关恩娣)
三节同题异构英语听说课,让学生和老师回到了语言学习的本质,也见证了大师级人物驾驭课堂的完美艺术展示!(钱秋华)
听了三节课,感觉英语这门学科还是年轻人上课堂有活力,理念新,课堂活。(杨晖)
在天一中学听了三堂同课异构的英语听说课,我惊羡与他们课堂的活跃和精彩。本堂课的主题是一个8分钟的英语电影Maya the bee的片段。第一位教师赵翠翠上得尤其精彩,她的课堂有局部也有整体,有主线更有细节,有指导更有探究,有人文更有情怀,层层递进,最后升华主题,所以也有结构更有思维。和学生们的互动也是妙趣横生,看出来课堂里的孩子都很喜欢这样的英语课。其实英语的学习培养兴趣是很重要的,这样子的听说课应该推广!(周佳)
本次去天一中学听课,三位老师让人印象深刻。天一中学华海燕老师的课注重学生学科观念的建构,关注基础 突出能力 注意知识形成的过程。徐州36中学张兴涛老师的课利用思维导图,以问题引领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成都市第七中学的林老师课程设计独特,始终注意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实验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善于设疑,语言风趣幽默而蕴含哲理,方法灵活多变。(王玮)
听了天一中学的《企业的经营》三节同题异构课,感觉三位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各有特色。第一位老师从学生喜欢的《战狼》影片入手,将影片中的主人翁打造成企业的老板,老师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第二位老师来自于连云港水晶之乡,结合家乡的水晶产业,谈企业的经营。第三位老师和学生讲故事,通过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的传奇人生,讲述了商海的跌宕起伏,并且通过“中国为什么有史玉柱,没有乔布斯,而在美国有乔布斯,却没有史玉柱?”的设问,激发学生思考“企业家怎样才能走的更高更远?”“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财富英豪,到底应该怎么做?这或许是我们思考一辈子的课题。”等问题的创设提升了学生的财富观和价值观。三堂课,不一样的风格,不一样的精彩! (王栋霞)
本周五参与无锡天一中学聚焦课堂活动,先后听了天一中学苏宏、江苏省板浦中学卜芹芬、西安市八十九中李树全三位老师同题异构“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三位老师的课堂使我对思想史内容教学有了更多思考,即如何使抽象内容具象化,让学生掌握史实的同时提升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落实学科使命,培育核心素养,培养人文情怀、家国情怀。(陆卫平)
开卷有益,听课有得。本次前往天一中学听了3个老师同题异构的《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一课,感觉受益匪浅。天一中学的苏老师关注人物主张概念的解读,让人耳目一新。连云港的卜老师则材料的运用恰当自如,师生互动最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不露痕迹,是驾驭课堂的高手。陕西八十九中的李老师则全程用故事说事,把人文之义的哲思用通俗的方法呈现出来,博得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这样的听课活动可以阔视野,开脑洞,希望能多有机会参与。(蔡巧兰)
5年前备课,上课跟着师傅一板一眼;5年后对学科、对课堂有了感悟,把自己对学科的理解应用到课堂,集别人之长而后不失教师本人品性。天一之行最大感想莫过于课堂长于设计,精于理念。(张元宵)
来到天一中学,走进绿茵操场,感悟“智慧足球”课堂。体育课堂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快乐体验”、“健康活力”的课程理念。整个体育课堂传递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学生的个性和活力得到了充分的诠释。(张红星)
今天在天一中学听了一节我小师妹的武术《功夫扇》课,收获颇丰!我的这个小师妹在专业发展上肯钻肯上进,在各类省市比赛中都斩获了好多奖项!在去年的全国比赛中也和我们常州的几个同仁组成了江苏代表队,获得了一等奖!这也是我一定要来听听她课的初衷!她上的这节功夫扇的课,我之前也上过!我在教学中的侧重点就是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只有把这个吃透了,学生动作才能正确到位!今天我师妹除了把攻防含义贯彻透,还把动作编排成了对练,这样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实战来切身体会动作的过程及攻防含义!在整个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把握上都是值得肯定的!而今天的评课,除了听到了他们无锡介绍他们的教学理念外,还听到了两位来自上海的体育骨干介绍的上海体育课教学现状与理念!可以给我今后体育课教学带来很大的借鉴作用!(潘旭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