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至13日,我有幸参加了面向全省高一高二语文教师的“普通高中‘三年一体化’人文阅读计划的设计与实施”的阅读培训,收获很大。
新一轮课改即将到来,包括“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在内的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内容。然而在实际操作层面,长期以来,学生的阅读和教师的阅读教学却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注重课内文本的精讲细读,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注重零散的单篇文本,忽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注重优秀文学作品,轻视与其相关联的人文学科书籍;将课外阅读与高考阅读截然对立,忽略相关能力的培养等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南师附中语文组的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从课内到课外、从指定到自主、从集中到开放的多层次阅读体系,并毫不吝惜地讲述了多年实践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经验。
这次的培训打破了“专家讲,学员听”的单一僵化、缺少互动的培训模式,将培训活动变成教师展示自我、合作共进的舞台。在专家讲座之外,增加了很多以听课教师为主导的主题活动,让专家走进我们参与、引领、评点。组建了临时“工作坊”,将我们所有参与培训的教师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组教师完成相关任务。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10月11日晚,“外国经典长篇小说阅读和欣赏”的讲座。这是平均每周一次的系列讲座,从下午六点到晚上将近九点,千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连走廊上都加满了临时塑料小凳子,结果仍是坐不下,在报告厅的两个后门口还站着不少学生,学生的阅读热情如此高涨让人又羡慕又惭愧。讲座结束,学生们大胆发言积极提问,一抒胸中困惑,主讲人孟娜老师和郝彧或感性深情地回到作品,或理性冷静地分析解答,让小说带给学生们不仅仅是故事情节的熟知,更多的是对学生“公民素养、道德底线、人道情怀、爱的能力”的思考,引导学生不断地向上向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