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参加了由江苏省语委,省教育厅举办的首届中小学教师“中华经典诵写讲能力展示活动”。经历了局属学校初赛和大市决赛,我非常幸运地以大市一等奖的成绩进入省赛。
这次比赛,是一次宝贵的打磨、提升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
此次比赛共设立小学、初中、高中(含职业学校)三个组别,选手需进行朗诵展示、讲解展示和书写展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用3分钟时间朗诵你的选定篇目;第二个环节,是在8分钟以内,就你选定的内容,进行模拟课堂讲解;最后一个环节是在白板上用规范汉字进行书写。其实,这次比赛类似于“精简版”的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时间虽不长,但20分钟内却全面考察了朗诵、授课、书写等多项教师技能。“诵”、“写”、“讲”三项分别进行,由不同组别的评委打分,最后汇入总成绩。而非三项连续进行,一组评委就整体印象打分。这种单独比赛的赛制,使得每项内容都很重要。
在准备这次比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从通知到比赛时间太过仓促,虽然加班加点准备,还是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另外,书写环节是在光滑的白板上进行,用的是白板笔写字,这种笔写起来阻力很小。而我们平日用惯粉笔在黑板上书写,二者手感有很大的不同,感觉很难控制。 但是,最终还是克服了困难。
《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把中华经典之道传递到学生手中,将这种情怀和情感传递给学生,这样才能实现传统文脉的薪火相传。然而,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过硬的教学素质和扎实的基本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纵然是信息化时代,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实现自动化板书、可以播放音频代替教师朗诵,但是,信息化只是辅助,课堂不能完全被多媒体代替,教师的基本功也不能在信息化温柔地浸润下,逐步退化。因此,我们更要不断打磨自我、提升自我的文学修养,才能带动更多的学生热爱中华经典,才能实现真正的经典文化的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