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8日到22日,我有幸参加了苏州大学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培训,这一周的培训,使我领略了许多专家的风采,得到了不少语文教学上的指导,收获良多。
王栋生老师重点阐述了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和对策,他提出作文要关注社会、自然和自我,关注自我尤其重要,因为没有“自我”,写作就没有任何意义。写作要培养学生的自由思想,学生的思考意识来自独立的生命意识,能不能把文章写好,首先在于思维品质,其次才是表达能力。同时要让学生在自由作文中体会写作的成功,学生在自由状态下写作,更能从中发现个体的存在价值。
黄厚江老师重点介绍了自由式写作和规定性写作、系统化写作和选点式写作的结合,提出了高一高二以自由式写作和系统化写作为主,高三以规定性写作和选点式写作为主的观点。倡导一题多写,例如同一题目可以写不同的文体,也可以文体相同,主题或者选材不同,让学生学会灵活写作。黄老师认为读写是高度融合的,所以他倡导语文老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例如在讲解《六国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拿来主义》等文章时,可以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进行指导,高二进行议论文训练时可以把《六国论》作为议论文结构的范本进行讲解。他还倡导有痕读书,强调学生阅读时要学会圈划批注;倡导课前演讲,积累好的作文素材。黄老师说:“没有单调的生活,只有单调的心灵。”学生缺乏敏锐的观察和思考,是写不出具有真正自我意识的文章的。
曹永军老师的主题是《追求读写结合的生活化语文课程》,听了曹老师细致而又翔实的讲座,我对于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读写结合又有了更具体的认识。他列举了作文教学通式:写作风气+长期目标+三线穿插+读写结合+作文批改+示范讲评+个别指导;他提出了三年一本帐(高一:记叙文;高二:议论文;高三:融合贯通)和学期一线通(课外自由练笔和课堂作文相结合);他强调作文的题目命制、材料收集、批阅评议;他认为语文写作要与语文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打通,语文学习生活化,学生写作才有话说。
苏州大学文学院陈国安教授给我们开了一个《韧性地静守———教师阅读与专业成长》的专题讲座,我们都受益匪浅。陈教授着重从语文教师的精神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教师读书要走出“快餐式阅读”、“功利化阅读”和“流行风阅读”的误区,明白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独立思考,可以让我们收获一颗宁静的心,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只有当所有的读书都指向自己的时候,我们才能获得精神的成长。他提出,作为语文老师,要坚持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内心之静守与行止之坚韧;读书之愉悦与教书之真诚。他认为语文老师是最不应该寡味地活着的人,要广泛阅读,文史哲、自然科学和艺术类书籍都应该有所涉猎,然后选择一类自己最感兴趣的书籍读深读透。老师爱读书,学生必然也会受其影响,爱上读书。
徐飞老师提出了“读写共生的四化策略”:即专题化、表现化、个性化和合作化;张春华老师则从历届高考语文学霸养成的经历着眼,总结出“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的规律,提出了丰富的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的观点;两者都强调关注学生的阅读素养,使阅读成为学生写作的基础,读写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北大校长蒋梦鳞说:“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我希望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引导学生拥有真正的生活幸福和尊严。学无止境,教无止境,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