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 星期三 多云
常州市第二中学47名骨干教师于7月5日上午7点,冒着酷暑和暴雨,一路驱车4小时赶往浙江大学,参加管理能力提升班的暑期培训。
下午1:30,大家在浙大西溪校区西一教学楼300多媒体教室举行开班典礼。浙大管理学院EDP中心集团企业合作部主任张荣华主持开班典礼。首先大家佩戴浙大校徽,全体起立,奏浙大校歌。然后EDP中心副主任致欢迎词,并向全体学员介绍了浙大辉煌历史、现状等。常州二中校长李振亚代表二中发言。他说,本次培训可以总结为“五个一”:这是一场美丽的聚会,这是一次高端的培训,这是一次文化的盛宴,这是一场思想的碰撞,这是一场情感的交融。开班典礼结束,大家合影留念。
紧接着,一场题为《法律风险防范》的精彩讲座引来阵阵掌声和欢笑。
该讲座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EMBA总裁班讲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劳动合同法》立法课题研究组成员、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会员贺正生老师带来。短短的三个小时里,贺正生老师对依法治国、立法与司法实践做了详细的阐述,介绍了当今中国法律的现状,根据我们教师的实际谈到对时下敏感话题“校园暴力”的看法,特别和大家讨论了校园暴力犯罪刑事责任能力人的法定年龄问题,这也同样引起老师们的思索。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我们都应在法律的范畴里做事。课程中贺老师更是结合了众多案例做了现场解析,得到学员的充分认可。学员们纷纷表示:感觉脑袋里一下子装进了好多东西,有经验教训,有正确价值观,还有新颖的理念,关键时刻它们将可能成为我们的法宝,也有可能成为救命的稻草。贺老师的课程就像一把梳子,将自己原本混乱的法律知识梳理清晰,豁然开朗。在场的学员在享受新知识带来的幸福感的同时,也在为那些还能弥补错误的机会而感到欣喜不已。相信在场的老师能学以致用,将学习成果体现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7月6日 星期四 多云
浙大培训进入第二天,培训内容越来越精彩,学习者们也渐入佳境。
今天的微论坛相当有水平。第一位发言的张金磊老师包含深情地表达了走进浙大的感慨与惶恐。赵权力老师更是敢想敢说,大胆探讨依法治国的核心与内涵。上午贺正生老师继续作了题为《新形势下的法律思维》的讲座。贺老师从组织机构谈到家族传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成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他更强调,未来的社会,我们会越来越尊重法律。法律工作者的专业性很重要。他的讲座虽然围绕法律,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能从中学到许多东西,例如如何吸引听众,如何拨开云雾见真理等。
下午,浙大四大名嘴之一法学院教授张应杭教授作了题为《儒道禅与现代管理》的讲座。 课上,张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词汇,以前段时间大火的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为例,从贪欲、德行、自然、和谐、因果、觉悟等方面,结合儒家文化与三大德治原则,道家文化与三大自然原则,禅文化与三大觉悟法门,精辟阐述现代管理之道。“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大智若愚……这些告诉我们‘追求完美是不对的’道理。效法自然告诉我们不可为要不为。”“万事皆空,因果不空,要人有敬畏之心,要善待别人,而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过去参加的管理学课程也不少,但正如张教授说的那样,西方管理学的课程‘精于术、短于道’,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更趋向于管理的本源,讲究以‘道’为尊,探讨做人做事的根本,让我们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张教授的课讲不仅是管理之道,更是处事之道,适合我们人类灵魂工程师学习。课后大家依旧对教授的课上的一些说法津津乐道:“仁就是要心中有两个人,一个自己,一个他人。他人首先是父母,其次是亲友、同事……人可以没有任何东西,但不能没有德行。‘缺德’一词就是来源与此……”。 《儒释道与现代管理》是浙大EDP为我们精心准备的“知识大餐”之一,这激活我们的思维,使大家看待问题有了新视角,认识问题有了新理念,推进工作有了新思路。
7月7日 星期五 晴
今天的培训从微论坛开始。我校年轻干部李燕峰结合昨天贺正生老师的讲座,以前段时期网上热议的“辱母杀人”案为例,剖析了法律的公信力,法与情的关系,以及法律不能被人情绑架等观点。今天又是抗战全面爆发80周年,他提醒大家不忘历史,用符合法制的教育为国做贡献。
今天上午的讲座在大家的期待中开始。讲座主讲人鲁柏祥是浙江大学硕士、博士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曾任多家涉农企业的战略、管理和营销咨询顾问。被誉为“浙商教父”。
鲁教授开门见山,问在座的各位老师,教育究竟为了什么?我们七嘴八舌,有的说为了增加知识,有的说为了提高能力。但鲁教授反问大家:这是否就意味着学生是无知无能的?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把学生当成容器,往里面填知识,技能。然而,这样培养出的人只是模仿者,而非创造者。教授在英文里是“professor”,也就是“未来先知”,并不是所谓的“教授”。我们教育学生,应该开启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会正确判断。鲁教授认为,我们的学生最该学的是哲理、美学、国学(佛学)。当我们老师解决了“学习为了什么?”“如何开启智慧?”,让教育从学以增知,学以长识走向学以启智,学以开慧。以发展促增长,才是创新教育的真谛!
听了鲁柏祥老师的讲座,使我们菩提灌顶、如沐春风。带着新的理念回去,我们的教学一定会发生质的变化,“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相信学生的潜能,少教多悟,学以致悟,学以致变,学以致用,学以致广,学以致新。
下午的活动更是精彩纷呈。参观浙大校史馆和阿里巴巴让我们大开眼界。 百年浙大,厚积薄发,人文素养,取之精华。 浙江大学校史馆重点展示了学校创办人和几代浙大人在振兴中华、科教兴国大业中做出的贡献,反映了浙江大学爱国民主、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的光荣传统和精神,也展现了浙大人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品格和教育兴国的崇高理想,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参观阿里巴巴,其实不是参观一座大楼,一个企业。更多的是学习一种精神,:永不言败,不断创新。 阿里巴巴非常热衷于企业的文化,因为他们认为,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从企业文化墙到宣传片,到“钉钉”推广,我们深深折服于这个永远是少年的团队。
明天就是培训的最后一天了,时间过得太快,要学的东西太多,想做的事情太多,但愿经过培训,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能一起前进!
7月8日 星期六 晴
始于头脑风暴,终于头脑风暴。姜雪青老师对昨天鲁柏祥教授的观点颇有同感。姜老师说,林则徐说过,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给与子孙什么,是我们的智慧的体现。爱孩子,不是给他金钱财富,而是判断创新能力。
我们培训的最后一课是浙大心理学教授、医学博士朱婉儿给我们带来的《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朱婉儿教授向我们解释成熟者心理健康的七个标准:能主动直接地将自己延伸到自身以外的兴趣和活动中去,自我形象客观,能够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具有对别人表达同情,亲密和爱的能力,悦纳自我,能够形成各种技能,客观的现实知觉。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什么是心理问题等与我们进行探索。
教师职业压力大,心理负担重。朱教授认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是在自身心理素质和外界压力的互动下形成的。针对以上的原因,要维护与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一方面要在教师自身的心理因素上下工夫,从内部提高教师抗压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也要从外部减轻、转移直至消解可能给教师带来心理压力的因素。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即外减压力,内强素质。面对激烈的竞争,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教育改革进程中暂时出现的矛盾和困难以及工作、生活、家庭角色的冲突等外部刺激,应该以比较理智和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坦然地去面对,以积极主动的行为去适应。教师应该学会一些积极调节情绪的技术和方法,如合理宣泄法、理智法、转移法、幽默法、适度让步法、升华法、音乐法等等,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恢复身心平衡状态。教师应自觉地培养自己的交往意识和积极坦率的社会交往方式,提高人际沟通技能,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使自己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获得来自同事、朋友、亲属等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减轻或化解心理压力。教师应当注意适度用脑,避免持续疲劳,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营养,关心脑健康。此外,工作之余要学会体闲,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使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以此调节情绪,增进心理健康。学校应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校人际环境,这是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注意并考虑到教师的心理认同感与心理适应期,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关注教师的各种需要,积极为教师排忧解难。教师作为社会人,与常人一样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也会遇到种种困难。学校管理者应了解教师的健康、婚姻、子女教育等情况。对于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能竭尽全力给予帮助,最大限度地减轻教师的生活压力,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在一个轻松、和谐、健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教师的需要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但往往更重视精神需要的满足。学校管理者应该了解教师需要的内容、需要的水平以及满足的方式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尽量提供满足的条件。如关心一些教师政治上的进步愿望;为一些教师创造进修机会,提供进修条件,使教师能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减少因教学效能感低而产生的焦虑感。
短短四天的培训飞逝即过,如果没有智慧碰撞和思想启迪,那么培训的效果就失去意义。浙大各课教授都以极其睿智的观点向我们传授了大量的知识信息,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受益匪浅。培训尽管时间短暂,但是徜徉在知识的海洋,我们生活感到充实,学习感觉愉悦,幸福流连在每一天。 结业典礼上,每位学员都拿到了浙大管理学院EDP的结业证,评选出了优秀学员。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收获了阅历,同时也收获了友谊、收获了美丽心情,最重要的是收获了思想、收获了智慧,这些点滴的知识必将会使我们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