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教授在“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要有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成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在冬日的暖阳里,我们敞开大门,迎接八方客人,与兄弟学校----常州三中联手,用同题异构的方式为教育界同行呈现了不一样的精彩。来自常州市区、武进、金坛、宜兴、江阴、镇江、靖江、扬州、如皋的160多位同行前来听课,共探课堂教学奥义。
今天分别在两校,12个学科,24位教师,开设了24节同题异构对外公开课。三中的张丽明老师和我校的周一唯老师所讲的共同篇目是《说书人》,一位注重品读文字,用朗读体悟情感;一位关注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体悟散文化笔法叙写小说的特点。角度不同,课堂所呈现的精彩也各有所长,但学生的反应都非常热烈。其余例如关恩娣老师的英语课,翁俐瑶老师的化学课,蒋平老师的数学课等,都获得同行的一致好评。
本次开课还有一个动人的小插曲:我校政治老师杨小亚,原本主动承担了本次的开课任务,并且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没想到开课前不久,雨天湿滑,在校园里摔断了尾椎骨。校领导考虑换人开课。杨老师一听就急了,坚持要自己来开这节课。今天,她在家人的搀扶下,倚着讲台,向我们展示了二中教育人的力量,并且开了一堂非常成功的哲学课。
今天的二中校园里充满了浓厚的教研氛围,上午二三节课老师们展现精彩课堂,第四节课,开课老师、听课老师、学校领导、教育专家们一起将评课进行到底。大家各抒己见,既高度肯定了课的亮点所在,也探讨了共同的困惑。大家认为,这种“校际间同题异构”的方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交流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风格的开放性平台;这样的跨校教研活动通过教师个人的思考与实践,通过听课者的评课交流,可以影响甚至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深化了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个人感悟。今天的活动既提高了教师教科研意识,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课堂教学,让课题研究为课堂教学服务;又促进校际联动,打造开放的校际联盟,创建教科研共同体,形成教科研合力,推动课题研究全面深入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