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午,常州二中、三中联合举行同题异构对外公开课活动。两所学校的老师都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保证了本次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二中蒋平老师、三中候卫婷老师共同开展了课题为《椭圆中的定点问题》的同题异构教学。市教科院孙福明主任、开课学校数学教研组全体老师和来自靖江、宜兴、江阴的近百位数学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精彩课堂 体现课程意识
二中蒋平老师执教的《椭圆中一结论的应用》,重点探究了椭圆中的一个重要的几何性质。蒋老师先是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发现结论,再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法出发(消元法、点差法)证明结论,然后启发学生由结论出发推得椭圆中的其他性质,最后教会学生树立模型思想,利用结论解决一些问题。整个过程自然流畅、一气呵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三中的候卫婷老师则为我们带来了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椭圆中的定值问题》。候老师从一道课前预习题出发,展示了学生的不同做法,并对每种方法的利弊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教会学生如何在解题前进行预判,如何正确地选择处理方法。然后候老师以预习题为蓝本进行拓展,设计了几个变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解析几何算法的多样性。
专家引领 指明前行方向
听课结束后,全体听课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两位老师虽然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不同,但都能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自身特点,设计适切学生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学效果好、效率高。
来自靖江的展老师认为复习解析几何,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让学生去算,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平时教学工作中,老师可能侧重于解决问题,而多去研究一些数学本质可能对学生的思维更有帮助,学生对解题方法的选择也会更科学。
市资深教研员孙主任总体评价了两节课的表现,他认为蒋老师的课堂讲究思维过程,讲究实际应用,从基本图形到基本结论,为学生构建了解决问题的模式。而候老师的课堂规范细致、指导实在,方法多样,并且及时强化了不同方法的突破口,为学生解决问题理清了思路。同时,孙主任还对高三课堂提出了一些期待:让学生的提问变成习惯,让学生在探究中享受乐趣,教师在教学之外多思考多研究,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驾轻就熟。
本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强化了兄弟学校教师之间的互动和经验交流。本次活动对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相信两所学校的老师将会坚持提升自我,用心锤炼教学艺术,让高中数学课堂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