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在校园里交谈甚欢,频频握手畅笑……
他们是一群与母校阔别了58年的二中学子;他们是毕业于1958年,在学校度过美好三年高中生活的二中学子;他们是来自天南地北,相约5月8日相聚的耄耋同学。
最年轻的75岁,最年长的82岁。无论是双目仅能视光,还是辗转千里远道回来,他们一看到,都亲切地互称姓名,紧紧地握住双手,拥抱道安康。
座谈会上,大家追忆往年岁月, 说说当年的篮球队、戏剧团、学工学农、军事锻炼……说说当年老师对自己的帮助,从学习到吃饭,从锻炼到健康,从补助到鼓励……大家总结,当年的生活很艰苦,甚至有同学很贫困,但是有老师学校的帮助,有同学街道的关心,最后都在这些困苦中成长起来,走进了大学。
据回忆,1958届全国大概录取70万大学生,二中的这一届有近70%的同学走进了这一行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医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一大批重点名校都有他们的身影。五年的大学,是党和国家培养他们的五年。因此,大学毕业,他们服从祖国建设的需要,走向了最需要他们的地方:有的走进青海戈壁研究原子弹,扎根四十年,为“两弹一星”的诞生做出了贡献;有的走进青岛、连云港等地海边研究潜水艇,为祖国的海军装备奉献了一生;有的走进部队锻炼自己,服从组织安排致力于天安门的边检工作,保障国家领导人安全;有的走进南航等科研院所,成为教授、专家,引领了一个个重大项目;有的走向行政管理,为政一方造福一方,在成就地区发展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聚会是由常州的四位同学志愿组织,不辞辛劳找遍世界各地,和58年来未能联系的同学一个个相约春天,走进母校,欢度母亲节!他们说,今天的日子是个幸福的日子,母校就像母亲一样培养和造就了我们,我们也祝福母校越来越好,越办越出色!大家还互道珍重,相约母校百年大庆,希望在那一天能继续到母校来团聚!
最后,用校友的一句话,勉励在校的师生们:听党的话跟党走,为祖国贡献自己;老老实实工作,实现自我价值!
附:
什么是同学
同学:你好!
到底什么是同学?为什么它会叫我们一生牵挂,三世相亲?
为什么我们能够风雨同舟,甘苦与共?
为什么同学相聚,就像一道军令状?
无论你在天涯海角,都能够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其实,同学就是同“学”,一旦同了“学”,就是永远的“同学”。可是,在学校时,并没有人互相称呼同学,毕业以后,我们却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同学”。这个抽象的、浸入了血液的、融入了生命的名字要比每个人的名字更重要、更温馨、更具魅力。
同学,就是亲爱的兄弟姐妹,就是精神上的血亲;同学是一种别样的情,有永远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旧、道不尽的喜悦、述不完的忧愁;就算有一天沧海变成桑田,那些笑或泪、共同的画面,也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不会改变。
同学,因为没有名利的杂质,所以没有物欲的浊流,只有共同走过的一段黄金岁月;同学,因为至纯至真,所以像玉壶冰心,似银色月光;让人心生透明,魂魄温馨。当全世界的目光,都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时,真的想知道你有没有烦恼、你过得好不好、你是否快乐的那个人,就是同学。
同学是一张不变的照片,虽然泛黄,在我们心里,却依然如新;同学是一只沿江而下的帆船,不在乎终点在哪里,只看两岸,郁郁葱葱,峰峦叠秀。
同学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它不会随时间推移而贬值或遗失,任谁也不会掠走你这笔内心的宝藏。
逆境中,同学是一把火,燃烧你的激情,教你屡败屡战,永不言弃;顺境里,同学是一块冰,劝你头脑别发热,宠辱不惊;风雨中,同学是相扶相携的臂膀,是遮风挡雨的那把伞;阳光里,同学是蓝天上飘荡的白云,是雨后的那道彩虹。
同学就像一杯浓烈的酒,晶莹剔透,此心永鉴。这杯酒存放时间愈久,回味就愈加绵长。那浓浓的意味,那爽口的芳香,令我们在相聚时,会汹涌澎湃,壮怀不已;当离别收,会细流涓涓、源远流长。
同学它是存在于我们心中最珍贵的记忆或真谛。在你失意或悲伤的时候,它给你以抚慰;在挫折的时候,它给你提供价值感和方向感;在你老去时,可以回味、品味,使你重温年少,重度青春……
亲爱的同学,你是否还记得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