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的第一天正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为了庆祝我国这一传统节日,常州市第二中学举行了“庆元宵 猜灯谜”活动。
今天的天气如烟飞漠漠,似露湿凄凄,虽然下着小雨,但丝毫不影响同学们活动的热情:两座教学楼的连廊里,五彩的花灯、红色的灯谜传递着火热的情怀,营造出了浓浓的节日气氛。活动现场,灯谜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涉及到字谜、成语谜、古诗词谜、歇后语谜、脑筋急转弯、中国地名谜等,让同学们兴奋不已。一抬头,一盏盏花灯映入眼帘。放眼望去,同学们有的作沉思状,抬头盯着灯上的谜面绞尽脑汁;有的三五成群,在一旁讨论得七嘴八舌热闹非常;有的已经猜出了部分谜语,但仍不尽兴,转而寻找下一个谜语......
同学们热情高涨,感染了部分教师也加入到了“猜谜大军”,“我已经猜对好多个了!”语文组的丁浩老师兴奋地对其他老师说,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是这个冬日里最温暖的风景。欢乐的气氛弥漫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今年的元宵节意义特殊,它不仅是春节期间的最后一个节日,意味着春节的结束,更是新学期的开学第一天,昭示着新学习、新任务、新挑战的到来。在祝全校师生元宵快乐、幸福团圆的同时,也衷心祝愿二中全体师生在新学期中积极向上,鼓起干劲,新年新气象,更祝福高三学子们在新学期中努力拼搏,放飞梦想,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文:袁丁)
文化链接: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唐朝,在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宋朝,宋代元宵除了“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的狂欢外,还有官员派发利是、君王与百姓同赏元宵;甚至有恐怖色彩,刑狱机构会利用灯饰、图像演绎狱户故事或陈列狱具等。元宵节在宋代发展成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诗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灯节花灯无数,烟花如星雨。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到了元代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元朝统治者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只有16天。 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清朝,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元宵节清朝则只有三天,但是灯火璀璨,灯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