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务公开>>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天一生水 天人合一——记天一中学第十一届“聚焦课堂?生长课堂”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15-11-0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栋霞
 

1030日上午,我校青年教师赶赴无锡参加江苏省天一中学第十一届“聚焦课堂·生长课堂”的研讨活动。

踏入校园,我们就被天一中学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所吸引,凉亭曲桥、假山飞瀑,绿草如茵、繁花如簇,游鱼戏水、山羊信步,实在是美不胜收。那环绕校园的一泓映天湖充分体现着《易经》里“天一生水”的意境。超常教育实验班、科技创新实验室,形形色色的选修课程,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天一中学在独特办学理念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学生的天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诠释着“天人合一”的教育境界。

众所周知,课堂是一个学校的生命所在。天一中学将新课改理念贯彻于具体的教育教学中,通过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学习力和创造力,从实践层面为学科教学提供新思路,分享新方法,指明新道路。以下是我校部分与会教师听课感想的撷英,生动地再现了天一中学的课堂魅力。

王赟:听了《青玉案》和《怀李叔同先生》两节语文课,感悟很多,特别是对苏州中学周琦老师讲授《怀李叔同先生》的教授方法非常欣赏。作为一篇篇幅较长、情感丰富的散文,老师没有全文串讲,而是引导学生用仿句和填空的方式,带着兴趣去文章中找答案,去深层思考。特别是在结尾处,用李叔同的背影照片,让同学们作一首小诗,既锻炼学生的能力,又升华了情感,新颖的方法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启迪。

陈妤:震撼我的有两点:一为摆渡人的师者,二为学习主体的学子。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苏州中学周琦老师执教的《怀李叔同先生》,周老师在一曲由李叔同本人创作,优美动人的《送别》声中开始了课堂教学。周老师的课堂结构大致这样构成:借助核心问题展开对文章基本内容的把握;聚焦重点段落展开对李叔同形象的赏析;设计精巧的填空题达到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利用即图赋诗的方法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引而不发”、“于无疑处有疑”、“跳一跳摘桃”等无不体现出周老师的课堂智慧。其次,学生思维敏捷,妙语连珠,风采照人,激活了课堂。一节题为《寻找幸福力》的主题班会让在场的教师啧啧称赏。整节课从教学设计、PPT制作、具体实施,都是由学生“一手包办”。我想,如果教师们敢于放手,那么学生必将以无限潜力与无穷创意惊艳全场。

陈侃:听少年班英语课有感。这节课以微视频作为导入,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内容简洁清晰,形式新颖,有效衔接了两课时,引导学生快速进入状态。教师通过问题,任务启发思维,学生积极参与,专注投入。

居文丽:久仰天一中学的大名,一直在想“天一”的名字好有霸气。有幸进入天一的课堂,这是一节高三政治哲学认识论复习课,教师以屠呦呦获得诺奖为故事背景主线,从生活入手来探讨哲学,既有高大上的知识构架,又有对高考高冷知识点的拓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琴瑟共鸣,整体感觉行云流水。教师是背后的导演,提供优质的剧本;学生是明星演员,智慧在课堂闪光。作为一个天一的局外人留给我的思考是,剧本可以复制,而教师、学生和课堂是不能复制的,好吧,那我就先执行“拿来主义”,然后再细细研究出适合自己、适合校情学情考情的教学资源。(文:陈妤)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