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 学习 开放 ——省十二五课题组二中活动掠影
发布时间:2015-06-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栋霞
2015年6月2日,由汪红艳老师主持的省十二五课题组成员们齐聚常州市第二中学,共同学习由汪红艳老师带给大家的翻转课堂——《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本节课吸引了全市各地的中小学老师前来听课,其中包括市一中教授级高级教师李万龙老师,在数字化教学有很深造诣的前黄中学的陈国祥老师,以及常州市地理教研员朱志刚老师、新北区教研员赵国琴老师等。通过本节课数字化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选择的开放,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难度、学习层次、学习模式来选择;学生思维的开放,根据老师的方法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得到分享,并能敢于提出问题。
此次活动是由汪红艳老师精心设计,课前师生准备了大量的“湿地”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有足够的资源辩论。课堂从《美丽湿地·中国行》主题曲音乐声中开始,让学生举例说出身边的湿地案例,然后老师列举自己曾经到过的湿地,从现象推及到概念,引出湿地类型模式图。接着评价学生学案中的课前检测,分享学生制作的《湿地》的思维导图,从而构建本节课的主要理论知识体系,进而再从理论到实践,通过介绍常州市横塘河湿地公园、丁塘河湿地公园等,让学生有直观感受湿地的生态效益。到底湿地是应该开发还是应该保护?在老师的引领下,同学们分为正方(政府部门、防洪抗讯官员)应该保护湿地;反方(当地居民、房地产开发商)支持大力开发湿地。通过网络,师生下发大量湿地开发和保护的新闻材料和科学数据分析,让学生在各自分析和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合作,最终进行双方辩论。汪老师适时引导学生,让学生展示思维的开放,也激起了正反方的思辨,汪老师及时总结各自关键观点。整堂课一气呵成,浑然天成,帮助学生提升了对湿地的认识和理解。
课后课题组成员与部分听课的老师在会议室共同进行了主题研讨活动,聆听了汪老师关于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学案导学”的分层教学》结题工作的安排,并重点针对今天《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开放课堂分层教学的实施和翻转课堂的推广进行了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汪老师今天这节课将课堂的主体返还给学生,老师设计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动起来,老师的引线作用非常重要,注重了对课堂及时动态生成的资源利用,另外数字技术的引进也让学生愿意参与和分享,也希望教研室能推进这种技术走进更多课堂和学校。教研室朱志刚老师认为E学习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课堂中老师技术运用得很娴熟,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例如随机抽取头像回答问题、实时点评预习作业和分享学生屏等等,学生思维导图应用层次性分明,辩论的形式很好,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建议学校在数字化教学中完善E学习观察维度评价体系。新北区教研员赵国琴老师认为:发现没有奉献没有爱心就没有E;没有财富没有资源就没有办法任性;没有技术就没有办法;“教”转向“学”,赵老师还认为这种技术应该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年轻老师大胆尝试,这也激起了更多年轻老师热情。
此次活动为省十二五课题组成员与二中师生提供了一次对外展示的机会,更为课题组成员提供了一次磨砺与成长的机会,从展示课中学会思考课堂与教学,从点评交流中学会完善自身素质,相信在这样的学习道路上必将生长出属于地理课题组教师成长“新常态”。(课题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