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务公开>>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个性鲜明源于自然生长 ??英国教育一瞥
发布时间:2014-12-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11月,我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常州骨干教师赴英国短期进修班,在英国的曼彻斯特接受了为期3周的培训,对英国教育有了初步的印象,收获颇丰。但当我想用文字表达出来时,却发现想说得太多,这里只谈一点。
    一走进英国的教室就知道学生在这儿上什么课,你能看到教室主人——教师的精心布置,有时你甚至能体会到教师对学科的理解。在英国的校园里是“学生找老师”,每天学生根据课表到不同的教室找相关老师上课,这与国内“老师找学生”的状况刚好相反,正是这一缘故造成了英国教室不同的个性。
    学生的课表也是“个性化”的,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选课,根据自己学科能力的高低到不同教室上不同科目、不同等级的课。有人选择物理,有人选择生物;有人数学功底好被安排在A班,有人化学基础弱被安排在B班,如果有必要学校还安排助教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这样学生们手中的课表是各不相同的。据说开学第一周校园里总是有点乱,总有学生找不到上课的教室。
    教师的课堂之间也有很大差异。与国内不同,英国教师们有指定教科书的权力,基于国家指定大纲、专门机构制定课程标准的教科书有很多版本,各版本教科书内容编排、写作风格可能完全不同。教科书的使用更像国内参考书,学生手头往往没有这些书,教师在课前会复印需要的几页发给学生。从中不难看出英国教师上课时在具体教学内容方面有很大的选择权。在我听的两节物理课上,我发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风格:A教师在他的课堂上采用了指导学生自学为主的方式;而B老师则基本自己一个人讲,与国内课堂很相似。如此一来,学生接受的学科教育也就千差万别了。
    在英国期间参观了两个学校:Droylsden Academy 与Oldham Hulme Grammar School。D校建筑具有浓厚的现代色彩,外部的平板玻璃,内部分割成形状各异的教室、会厅;O校建筑则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据该校副校长介绍这个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学校是一百八十年前搬入这个建筑的。D校的校训是抱负、诚实、毅力,而O校则以各项考试的高通过率见长;D校学生活泼而友好,O校学生则行色匆匆,课上听讲认真。
    为什么英国教育造就了如此鲜明的个性?我认为这源于英国“设立规范、提供经费、自然生长、优胜劣汰”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曾有人用“放养式花园”的比喻来描述英国政府的策略:在某地域浇水施肥,让各种植物自然生长最终形成花园。学校管理也是如此:政府给学龄儿童的拨款按人数直接发给学校,学校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制定自己的规章制度,自负盈亏,学校经营不善有可能被其它学校吞并。这一方面使得学校必须为自身负责以免被淘汰,另一方面给了学校很大的自主权,其实英国的教师管理、学生管理也是如此,大家比较自由,但必须为自己行为造成的后果买单。
    个性化形成的多样性正是创新的土壤,我们经常反思说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创新的鼓励,也许这种造就个性的管理模式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借鉴。(文:徐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