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土木科52届校友返校聚庆二中建校八十九周年
花甲更新,母校昵亲,老师深恩,同学长情。这一天,校友都奔放着这样的心情,来到母校。
【 远近校友相聚】
有朋自远方耒,不亦乐乎!为欢迎汪静川校友从贵阳返常州故里省亲,特约携亲属到母校共聚,既节省访客时间,又能共忆求学情趣,了解母校新貌。
2013年10月19日午后,细雨洗尘已停,空气清新,正显金秋佳色。私常中土木科52届在常州的校友陆续耒到母校、现二中校门口,久违之欢快,犹如童趣。此日是星期六,校内比较清静,只见门卫墙上张贴着“欢迎土木科52届校友回校”的安排,有如家长招唤的呼声。校领导今天因参加市教育局的活动,校党委周敏副书记特委托校办公室负责接待的王栋霞老师,也已经在校门迎候。
花甲纪元更新复起,离校相别已六十一年,汪静川同学来到时,校友们只能猜认。大家都已有银发,一时难与青年印象对应,只好自我介绍。当回叫姓名,则一时手舞足蹈,有的竟忘却年岁,突破中式礼俗,互相拥抱,实是少见。
这是在校门内和大成门建筑之间的广场上。这是求学时课间抛球戏耍的地方,但往昔一番稚气已是远去。大成门的楼下是我们土木科的两个教室,记得老师寒冬时走进这课堂,粉笔在冻红的手指捏不住而用手握得紧,在黑板上辛勤书写,学生做笔记不打折的情景。
籍此美日古地,又难得亲属陪伴,合影作个留念。有请远道校友坐于居中,由学校王老师、当年班长徐须森、土木科第一个毕业女生杨爱梯和前一届的校友叶敖大陪坐。
【大成门中参观】
校史陈列馆设在原常州府文庙大成门。步入展门,儒学创始者孔子(名丘,前551-前489)塑像正面而座。此半身铜像是现任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吴为山(1962- )教授依据唐代画家吴道子(约680-759)的画像(公认为标准孔子像)创作铸成。此像现今成为当代艺术珍品,已有多方人士专门前来观摩学习。像的基座面上“孔子”二字是请曾两度出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1906-1996)所书。塑像正上方悬挂“万世师表”匾额。门厅布设,圣像俨然,正是二中汲取儒学精华,教化人品学端,追求卓越办学之象征。
进馆后,首现如今母校沙盘模型,二中全校容貌一览无遗。人们稍定经纬,即思念万千。指点着当年校门原在东侧,位于现西横街小学校入口处。西横街小学校在1947年创办时称“私立常州中学附属小学”〔1〕,以校园西南部为小学校区,南端在西横街加设入口,西侧临河(为城墙内的玉带河,已填没,在现今学校西围墙位置)。校董会曾有设想:中学之下有小学,上再办学院(1934年曾有商科学生,1949年曾“计划举办工商学院”〔2〕),完善教育以实现实业救国之初衷。
沙盘中看到一幢幢房屋排成两列〔3〕,教室宏壮整齐,并有正规操场和体育馆。更建有图书信息楼,人们均赞叹学校变化美好和现代科技发展之速,为当年不可预测。
展品以图片为主,展版采用统一玻璃框装帧,辅以灯光,颇具现代气质。文字以“常州府学”(756-1905)作为千年府学的校址史起首,自创建私立常州初级中学开始转入校史。奚伯镐、陈沛荣等几位校友见此,情不自禁唱出私常中老校歌:“傍清溪一晚春涨,近圣居……”片段。老校歌是1924年建校时创作,现校歌为2005年作,这两支校歌歌词精炼、内涵丰富,叶敖大校友写有《校歌歌词注》一文〔4〕。馆中史绩部分,土木科存续历史虽短,展出内容不少。事迹说明了土木科声名远播,工程界人才辈出。不过其中有两张图片,虽然情况真实,但不是我校土木科的校友,也就不属二中史绩(叶敖大校友曾在2005年撰文〔5〕给学校),需待调整。
楼上,看到私常中一张校门口照片,汪静川指着说,这是现在北京的49届校友何琴章提供的。当见到专业老师俞锦标、?宪成的遗照,更是想到师长艰苦执教、德育爱生的场景。徐祖铨同学怀念着俞老师讲钢筋混凝土课程时,复习中对T型梁构件的受力不理解,到明伦堂楼上老师住处询问,俞老师用两本书十分形象地比划成T型,再耐心讲解,很快得以领悟。还说鼓励的话:不懂就问是个好学生〔6〕。又谈起?宪成老师的诚蔼亲切。他在同学中间表演节目时,手握两个口琴,上下变换不同声调、和谐吹奏的技能,想起来仍然赞叹。?随土木科迁移到苏州,文革期间苏州建校撤消,?老师下放到盐城地区,生活艰辛,后经我校友协助,调回苏州建工职大再次任教。退休后还来常州参加校友联谊会两次,喜聚师生情谊。
校史?中校友们看到母校近期的发展,承儒立新,人文传承,名校风范,再铸辉煌,大家都很欣慰。
走出校史馆,见有古井一口,井圈上刻有“私常中”字样,校友们见后都知道原来的地方还有校训“诚肃”石碑〔7〕立在井之一旁(非现今校园内的碑石,现在看到的是2003年重新刻建的〔8〕),2004年仅将此井圈移建于此,位在学校建筑中轴线上。
【大成殿址欢庆】
常州府文庙大成殿共五楹,是建筑群的重心。日军侵华时占领全部校舍,学校财产损失难以数计,大成殿遭受日军破坏成为危房,在1952年10月拆除,但难以歇山顶建筑恢复原貌。现在所见原址的三层楼房,作为行政办公楼使用,有楹联一副:“德高学富师严道尊爱满天下,源清流洁风和气正泽被古今。”
此日是在校庆日10月16日之后第三天,一行人来到行政办公楼三楼会议室,特为“土木科52届校友聚庆二中建校八十九周年”集会。汪静川校友亲属带来食品和水果,分放在会议桌上。对此,常州校友有感东道主失礼自惭。
会议由当年班长徐须森主持,欢迎各位到来相聚。先由土木科校友信息综合人叶敖大简要回报本次活动组织联系过程。他说,除陈钰波同学因?去上海外,其余在常州52届的校友全部到会。校友都在外地工作过,除江苏本省以外,还有在上海、北京、山西、陕西、甘肃、青海、贵州、湖北等地(还不计出差地方)的事业经历。
校方特地给参会者赠送了《人文二中》、《常州府学史话》两本校本课程教材、和“儒风蔚然”一套(内有二中的校景明信片12张),对校友的亲属加赠《土木科校友录》〔9〕一本。母校二中在2005年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现在全部是普通高中班,已显“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学校共三个年级,本学期有39个班、学生1984人,主要是走读学生,对确实需要的极少数学生由学校安排在就近住宿。校内办有食堂,可供师生早中晚餐。
接着纷纷畅谈。土木科毕业生当年由国家统一分配,1952年7月在无锡遵从苏南人民行政公署(苏南、苏北到1953年才合并成立江苏省)调令,除徐须森、王学庭直接派到两个中学当政治辅导员外,其余31名毕业生均按技术人才分配全国各地(没有常州)工作。王学庭一直从事行政事业,在泰兴镇任镇长退休后再回常州家乡居住。徐须森参加工作不久,遇专业人员回归的政策,调到常州从事建筑,再又转战数省,至1978年与夫人杨爱棣同学一起从太原调回常州仍然都是建筑业。以后,徐调到房管局工作,任局长期间,常州市成为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城市,写有多篇论文探索理论和提出办法,时称“房改常州方案”,广为建设?业界知晓。徐志铨、汪润清同学也各自从外地调来常州,均在建设系统从事技术工作至退休。
汪静川同学说:“这次回乡省亲,在阔别61年后又回到母校能与诸校友相聚,特别高兴。见到当年校徽证章〔10〕,更是无比感慨。叶敖大和我是两度同学,在土木科上学之前,有一个学习班里曾经同学过三个月,更加是老友。这次特邀叶的老伴同来一聚,尤觉亲情。”此时,叶敖大将其1951年毕业时有老师、同学留言的纪念册展示。大家都赞美汪静川在青年时的字迹就健美秀丽,读书时期班级里还有“秀才”之称。汪静川同学接着说:“毕业分配了,背井离乡上北京,到兵器工业部报到,在冶金设计院工作。直至深挖洞、设计到现场的声浪中,我们到了贵阳市,作为冶金设计院现场设计班子的一员常驻贵阳冶金厂搞基建设计。西南贵州一下子大搞煤炭、电力、冶金等工业,实是缺乏论证,不附合科学发展观。成本与效果、苦力与回报,并不成正比。”
当今科技之进步,往昔不可思议,社会在发展,思维要更新。我们工作初期,利用侵华日军的1:50000陆军地图进行工程查勘。可以据此行走找到村落,图上只有一个小圈,此图作为保密资料携带。现在随手打开电脑,把卫星地图显示到1:1500,自己的住宅楼位置都清晰可见。国家发射卫星、宇宙探测器也有予告,可准时观看。所以,至今还把上世纪五十年代一般性工作的地区和任务,在脑海里还作为秘密守护,对大跃进得不偿失的?,夜以继日的蛮干做法仍去传颂赞扬,这些就和时代差距甚远了。
陈沛荣校友因参军离校,奚伯镐校友土木科休学后攻读机械专业。两校友均?业有成,在常州退休。高盘春校友因家境贫困虽中断
学业,仍能继续升造,财经专业毕业后赴青海工作,之后任青海省人民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再调到中国人保常州分公司任职至退休。
说起校友活动,早在1953年,土木科51、52届校友相约在春节期间拜年叙谈。这天,到会共18人。联系人虽在三天前已主动到公安局备案,但会后及之后的政治运动中都受到审查,向全国凡是与此有关的地方、部门及人员均进行严格调查,所幸未涉及境外。因此,校友间不敢再相互联系,如同世外。改革开放以后,土木科在常州校友参加每年4月第2个周日举行的校友联谊会,成为惯例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其中,2006年在二中举行。联谊会是由苏州建校常州校友会组织实施,每年到会均逾200人。由于学校变迁〔11〕,校友会包括私常中土木科、苏高工土木科、建工部苏州建校、电力部苏州建校、苏州城建环保学院、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和苏州科技学院的校友。各地校友活动证明,给社会带来正能量。
欢庆会上:对母校现任二中校党委副书记周敏,十多年来给土木科校友的关爱和帮助,表示深深地感谢;对苏州科技学院常州校友分会暨《同窗》会?,给予校友联谊平台,表示谢意;对51届校友叶敖大从甘肃回常州工作后,仍然勇于校友活动,常年热心的精神,受众友频频赞扬。
【期望九十校庆】
校友们从行政办公楼出来,日光已趋淡化,脸面仍露喜悦,含脉母校呢亲,慢步走回校门,时已不及观展学校新姿全貌,依恋目光只能就近环顾,王栋霞老师也来送行。校友离校工作,花甲也已更新,年近耄耋之际,都能活动自如,各享天伦之乐,今又叙旧谈新,无不心声愉快。期望来年秋月,再回二中母校,共欢九十校庆。
祝愿:大家幸福安康,母校桃李芬芳,社会和谐吉祥,国家繁荣富强,世界友善无疆。预祝远方客友顺风返航。于此,互相惜别,握手再见。(文:土木科51届 叶敖大)